6月,全球安全格局再掀波澜。北约刚刚闭幕的年度峰会不仅发布了将军费提升至GDP 5%的联合声明富灯网,更直指中国为“战略威胁”。
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(Chatham House)最新报告显示,北约国家对中国的安全关注度提升了34%。
短短几周内,英国军舰穿越台海,美日澳联合演习持续推进,亚太局势骤然紧张。谁才是下一个“靶标”?风暴中央,全球目光聚焦中国。
北约的“东进”与集体焦虑
北约过去两年间步步紧逼,从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至今,战略重心逐步东移。联合声明中的“中国威胁论”不再是点缀,而成了新常态。
2024年的“坚定捍卫者”军演,北约史无前例地将亚太纳入行动范畴。澳大利亚、日本等“印太伙伴”被拉入北约安全框架,南海、东海频现北约军舰身影。峰会会议纪要披露,与会32国中有28国同意将亚太列为“优先战略方向”,并将中国定义为“系统性挑战”。
对内,提升军费以应对中俄被包装为正义之举;对外,联合演习、签署协议,将“集体安全”逻辑输出亚洲。数据表明,上半年北约在亚太地区的联合军演次数同比增长了185%。
欧洲各国武器库存因俄乌冲突消耗殆尽,德国国防部坦言,当前库存仅能支撑三周高强度作战。法国、意大利、波兰等国迫切寻求美国军援。
特朗普在竞选期间要求盟友将军费提升至GDP 5%,并在峰会上再次重申“保护换军费”原则。北约盟国不得不加大军购投入,美欧防务依赖链条更加紧密。
北约秘书长吕特在峰会期间“滑跪”美国,公开称特朗普为“大家庭的父亲”,虽事后澄清为口误,但外界普遍认为,北约内部实际已被美方主导。
美媒披露,北约在欧洲各国部署的美制装备同比增长近30%,而欧洲对美军火采购额创十年新高。
中国成“下一个目标”?
峰会结束后富灯网,北约秘书长抛出重磅言论:中国正打造全球最大规模海军,扩充核武库,意图改变亚洲安全格局。
北约与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等国签署新一轮安全协议,南海、东海联合军演密集展开。美英法舰队多次穿越台海,频繁“自由航行”行动引发各方关注。
英国皇家海军“伊丽莎白女王”号航母6月26日穿越台湾海峡,并与美、日、澳、加联合开展大规模演训。据“全球安全观察”数据库,北约及其亚太伙伴在南海及台海共举办8次大规模军演,创历史新高。
北约文件强调“印太伙伴关系”将成为未来十年安全建设核心。美国国防部最新预测,年底前,北约将在亚太方向常态化部署1.5万兵力,相关后勤与补给系统已完成80%前置配置。
北约东扩步伐下,亚太多国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。与此同时,美国积极推动北约集体安全逻辑向亚太输出,试图将中国“东西夹击”。
《华盛顿邮报》分析指出,美方实质上意在以安全为名,推进对中国的全面遏制与竞争。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的支持为美推动北约亚太化提供了外部助力。
战略定力与多元布局
针对北约的步步紧逼,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多次发声,坚决反对“冷战思维”和“中国威胁论”。发言人张晓刚6月29日明确表示,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,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,军力建设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需要。中国没有意图挑战任何国家,更不会主动挑起冲突。
中国在俄乌冲突、印巴摩擦、以伊对抗等国际热点问题上持续保持中立,积极推动对话与和平解决。
中国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近年来不仅带动中东多国基础设施建设,更通过斡旋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,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。
上半年,经中国推动,中东区域贸易额同比增长21%,相关基建项目投资增幅达到17%。沙伊和解后,伊朗与沙特均加入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霍尔木兹海峡及中亚通道安全形势明显改善。多边合作有效降低了地区风险,反观北约军事扩张则屡屡引发局势紧张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东保持密切协作。普京在伊朗局势升温时主动与中国通话,双方就稳定亚欧大陆核心地带达成一致。中俄联手应对中东动荡,成为影响区域安全格局的关键力量。
在经济安全领域,中国手中的“王炸”——稀土资源优势愈发凸显。美国国会预算办报告显示,超90%的美军工企业核心稀土依赖中国进口。
F-35战机、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装备一旦失去中国稀土供应,将面临大规模停产风险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稀土储量和最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,出口限制成为有力的经济反制工具。
危与机
北约东扩与亚太布局让美欧关系出现裂痕。德国、法国等多国对“军费5%”新标准表达不满。德国《明镜周刊》披露,德国军费已超预算警戒线,社会各界对北约军事冒进行动愈发质疑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呼吁欧洲战略自主,强调不能把防务命脉完全交给美国。
与此同时,上合组织成为对抗北约扩张的新平台。6月,上合防长会议气氛融洽,中吉乌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,有效打破中亚交通瓶颈。联合反恐演习提升区域安全互信,全球南方国家对多极化格局表达强烈支持。
亚太安全焦虑倒逼地区国家加速外交多元化。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积极参与中国主导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,寻求“战略自主”。
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评论称,亚太多国对北约“外来武装”表现出警惕,强调不希望地区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前线。
中美欧多边博弈下,全球经济链条也在重塑。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,中欧贸易较去年同期下降7%,美欧军工品贸易却逆势上扬。
中国推动“数字丝绸之路”、新能源产业与亚非拉国家合作,力图打破西方围堵。
参考资料:
环球网:2025-06-30 06:53:高健:炒作亚太议题帮不了北约“续命”
富灯网
双悦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